广州新闻网 > 舆情 >

年味越来越淡,藏匿在这背后的是一种精神和亲情的丢失?

时间:2019-02-08

来源:互联网作者:编辑点击: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过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这个节日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远在外地的游子不远千里甚至万里都要在大年三十赶回来与家人过年团聚,年复一年,汇集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春节历史长河;尤其近二、三十年来,春节是一股巨大而又无形的力量,每年激励几亿中国人默默地进行史无前例的大搬迁,可谓声势浩大,动人心魄。

可近年来,民众逐渐觉得,年味逐渐淡化,过去那种洋溢在城乡周围浓浓的年味远不如从前,一些春节民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也渐行渐远;尤其,春节这种亲人团聚的气息更加不如从前,春节已不再被人们赋予“浓烈”而又让人难舍难分的含义,对于这一切有人发出感叹:“春节年味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凉感。

那么,年味逐渐淡化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应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也就是从好的和差的两方面来进行评价。

从好的方面看,春节年味逐渐淡化,其实也是一种时代发展与进步的表现。过去由于物质匮乏,一年到头难以吃上几顿肉,人们期望过年可以买上食肉改善一下伙食,小孩可以买上几件新衣裳,亲戚朋友可以串串门交流一下情感,喝上几顿酒,小孩可以寄希望过年走亲串友接受到一点压岁钱或红包。

而现在春节这些传统意义已经大大削弱,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物质空前丰富 ,人们已不再寄望春节改善一下伙食,穿上几件新衣裳,大鱼大肉和购买衣裳,只要口袋有钱,随时都可如愿。所以在主观上人们对过年的物质欲望也大大降低,春节只是成了一种表现的形式而已。

同时, 一些比较影响环境的文化传统节目在城乡尤其在城镇被禁止而退出历史舞台,使春节的喜庆节日更加谈化。比如过去城乡燃放烟花鞭炮在我国大部分地方被禁止,还有一些城市的龙灯、狮子灯、花灯等逐渐失去市场,在城乡过年也很难见上了,这无形中大大冲淡了春节的年味气氛。但这些节目或活动的逐渐退出,其实对减少环境污染、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安宁都是有好处的。

然而,这也正好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既然年味淡化带来有利的一面,必然也会带来不利的一面。

从当前看,年味逐渐淡去,会让春节无法再寄托浓浓的相思之情和无限的留恋之心,春节只成了一种形式和摆设,与其他节假日并没有多大区别,可能过几十年、上百年之后,我们的后人们可能真的会弃春节而去,再将其他节日植入我们民族的现实生活,甚至更有被其他洋节占据中国未来年轻人的心田和生活。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节日将受到巨大的冲击。

而且,春节年味一旦长久被冲淡,城乡不良习俗或沉渣就会泛起,比如利用春节假日这个大家团聚的“躯壳”干着其他不良勾当,比如打牌赌博或其他不良社会活动有可能充斥城乡居民家庭,使春节成了城乡各种被社会治安禁止的行为甚至违反犯罪滋生的沃土,这对城乡两个文明建设,尤其对建设文明乡村起到较大的冲击作用。

更为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把春节文明过节变得更加世俗化和庸俗化,不少家庭把过年仅当成小孩收受红包或压岁钱的日子,甚至在一些城乡还会把春节当成大摆宴席、大搞消费攀比等铺张浪费的日子。这样不利于整个社会的文章进步,甚至会诱发社会生活方式的倒退。

很明显,我们当下春节年味的逐渐褪色,无论都让人心里扫过不少的忧虑,如何让过年植根我们民族的灵魂,成为我们民族血管中永远流淌的血液,挽回过年的气氛,确实值得相关部门的及所有民众的认真思考。

热门文章 更多>>